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行星状星云与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星云有何区别,以及射手座星云超新星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行星状星云与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星云有何区别星云和超新星有什么关系怎么区分暗星云、超新星遗迹、弥漫星云和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实质上是一些垂死的恒星抛出的尘埃和气体壳,直径一般在一光年左右。由质量小于太阳十倍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末期,其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后,不断向外抛射的物质构成。行星状星云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行星状星云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有些与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
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遗迹其实可以算作行星状星云的一种,但在物理特性上与普通的行星状星云有所不同。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超新星的遗迹。超新星爆发时﹐恒星的外层向周围空间迅猛地抛出大量物质﹐这些物质在膨胀过程中和星际物质互相作用﹐形成丝状气体云和气壳﹐遗留在空间﹐成为非热射电源﹐这就是超新星遗迹。恒星的残骸可演化为中子星、白矮星或黑洞。1976年D.H.克拉克等所列的射电源表中有120个超新星遗迹﹐绝大部分是银河系内的射电源。
上面两段文字摘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如有兴趣不妨按图索骥。大概可以归纳出以下不同点:
形成这两类星云的本体星云无关,前者为中等质量的恒星抛洒外层物质,后者为大质量很新生命最后时刻粉身碎骨换来的辉煌。
行星状星云具有圆盘或者环状的外边缘,而超新星爆发的痕迹就有可能没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范例就是蟹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内部一般而言比较干净,而超新星遗迹普遍带有丝缕状结构。
行星状星云内部职能找到一颗白矮星,而超新星遗迹的中心天体是中子星或者黑洞,往往成为强的射电源。
星云(Nebula)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氮,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含有有机分子等物质。
最初所有在宇宙中的云雾状天体都被称作星云。后来随著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人们的观测水准不断提高,才把原来的星云划分为星团、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
超新星:英文supernova,也称:nova。
当恒星爆发时的绝对光度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可达100亿摄氏度,新星爆发时光度的10万倍时,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超新星爆发了。
一颗超新星在爆发时输出的能量可高达(10)^43焦,这几乎相当于我们的太阳在它长达100亿年的主序星阶段输出能量的总和。超新星爆发时,抛射物质的速度可达10000千米/秒,光度最大时超新星的直径可大到相当于太阳系的直径。1970年观测到的一颗超新星,在爆发后的30天中直径以5000千米/秒的速度膨胀,最大时达到3倍太阳系直径。在这之后直径又开始收缩。
根据现在的认识,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对于大质量的恒星,如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20倍的恒星,由于质量的巨大,在它们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壳彻底分离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级规模的大爆炸。这种爆炸就是超新星爆发。现已证明,1572年和1604年的新星都属于超新星。在银河系和许多河外星系中都已经观测到了超新星,总数达到数百颗。可是在历史上,人们用肉眼直接观测到并记录下来的超新星,却只有6颗。
就形态来说,星云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爆发后的剩余物质云(超新星遗迹)。
弥漫星云指具有不规则形状,没有明确边界的星云。这类星云比行星状星云大得多,延伸范围平均大小为几十光年,但是要暗弱的多,而且密度也要稀薄得多,每立方厘米只有几个质子和电子。质量大小也不一,一般为太阳质量的10倍。大的可达太阳质量的数千倍,小的只有太阳质量几分之一,一般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在银河系里,弥漫星云分布很不均匀,有的也有成群结构的现象。这种星云种类很多,形态也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亮星云、暗星云、发射星云、反射星云以及球状体等。
行星状星云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1977年,F.W.赫歇尔发现这类天体后,称它们为行星状星云。其中央部分有一个很小的核心,是温度很高的中心星。行星状星云的气壳在膨胀,速度为每秒10公里到50公里。其化学组成和恒星差不多,质量一般在0.1到1个太阳质量之间,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0到10,000个原子[离子]之间,温度为6000K到10,000K,中心星的温度高达30,000K以上。据估计,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约为30,000左右。这类星云出现,象征着恒星已到晚年。在银河系存在期间[大约10--100亿年],将近有10亿到100亿个恒星,经历过行星状星云阶段。因此,这种天体很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天体。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很可能都要经过行星状星云而后才"死亡"。
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外层向空间迅猛地抛出大量物质,它们与星际物质作用,形成遗留在空间的丝状气体云和气壳。射电天文学问世以来,发现超新星遗迹都是很强的射电源。目前,银河系内已找到一百多个,其中,蟹状星云是很重要而又进行了比较详细研究的一个超新星遗迹。大多数超新星遗迹都具有丝状的亮云或壳层。这些丝状物都在向外膨胀,不同的丝状物又不同的膨胀速度,超新星遗迹发出的光很强,蟹状星云虽然在将近1000年前的宋代发现它的爆发,但现在以及所发出的光度竟比太阳光还要强10,000倍。普遍认为,遗迹的发光机制是同步加速辐射,即高能电子绕着磁场高速旋转所发出的辐射。
关于行星状星云与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星云有何区别,射手座星云超新星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