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手软”的状态,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手指肌肉酸痛无力,无法持续劳动或者拿起物品,这一切都是因为内部循环不良、缺乏足够休息引起的。
其实,手软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生理上得到吸引力的表现。
一位中国著名的意义学家、哲学家、作家和教育家——倪海厦先生,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手软”命,才赢得学术领域的高度称誉和广泛认可。
倪海厦先生出生于1926年,是中国大陆一个明确的宣传私有财产的资产阶级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他的父母相信“知识就是财富”,给他们留下了可观的遗产,相应地,这也需要他做出一些对父母的回报和对他的利益的祭。
这对他形成了不菲的压力,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他一直在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一贯温和而有涵养,倪海厦的思想洞察力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来。
他深入探索数理逻辑、中西哲学与文学、政治理论以及礼仪俗例等等领域,早期的著作《符号论著》、《哲学初阶》以及《教育思想撷萃》都是其闻名于世的代表作。
这种智力深度的思考,不仅是他专业上的追求,还影响了他的行为习惯。
据倪海厦所述,他常常会用手紧握课本或图书,在封面上轻轻扯动、摸索,希望在那待读的篇章、句子或文字里找到些许启示。
也有一些关心他的人说,当他在写作或讲学时,双手环抱在胸前,有时甚至是“十字架”般的姿势,看似稍有些古怪,但却暴露出倪海厦完美主义且深思熟虑的个性特点。
他的情感和兴趣是通过手的动作传递出来:大小、形状、材质、颜色等等都与他的情绪互相搭配,把他的生命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传递入读者心中。
倪海厦的命好是特殊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是通过自己的“手软”,充满了创造力和灵感。
如此命格,或许也难以被任何一个外部因素所抹杀。
只有像倪海厦先生这样以创意和智慧为生命核心的人才能更好地体验到“手软”带给人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