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避五毒的来历(端午节避五毒饮雄黄酒)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怀念历史人物屈原,也会纪念我们祖先在遭受战乱和疫病时依靠粽子庆祝节日,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避五毒”。
“避五毒”,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风俗。源于我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在端午这一天,毒虫、毒物比较活跃,很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便在这一天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预防这些毒物的侵袭,以保证人们的安全健康。
据记载,“避五毒”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屈原奔楚之前,曾经在吴国求学,在吴国学习中,他发现了“履虎皮,入蛇穴,不害身”的草木的特殊性质。他通过研究发现,在端午节人们常常会遇到五毒,即蛇、蝎、蜈蚣、蟾蜍、壁虎,这些毒虫、毒物具有极强的侵害性,特别对于儿童、老人、孕妇等易受伤害人群来说更为危险。
为了避免毒虫毒物侵害身体,人们便在端午节这一天,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避五毒”的具体方法包括:
1. 佩戴香包: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香包,经验丰富的老人会在香包内加入菖蒲、艾叶等草药,这些药材有良好的驱虫、驱蚊等效果,可以有效地避免五毒的侵害。
2. 吃五谷杂粮:在端午节这一天,传统习俗是要吃五谷杂粮的粽子,其中包括糯米、绿豆、红豆、花生等等,这些五谷杂粮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同时还具有驱毒的功效,能够减少毒物对身体的危害。
3. 祭祀龙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祀龙舟,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好运。同时,还会在龙舟上面写上“五毒不侵”等寓意吉祥的话语,以避免五毒的侵害。
总之,“避五毒”的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在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有了先进的医学技术和防疫措施,但是这些古老而有意义的节日习俗,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感谢端午节这一天的到来,也希望大家能够遵守“避五毒”的传统,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