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据说元朝时河北一代有很多是从山西搬过来的,是真的嚒溆浦县一个村子里有个算命先生三岁娃娃你们知道吗哪一刻让你终于意识到了这就是命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背景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89年,虽然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仅至正元年( 1341),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以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至正十二年郭子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军决战于两淮、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破徐州,遂屠其城”(《元史脱脱传》),至正十七年、二十一年元军察罕帖木儿部与农民军战,“两战皆败之,斩首万余级”(《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元军“刘起租守顺德,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元史顺帝本纪》),后来元军正规军精兵使尽,无力把农民起义军镇压下去,一些地主武装,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也配合元军与农民作战,山西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父子,陕西的李思齐,也出兵豫、陕、鲁和两淮,终于把红巾军镇压下去。在这些战斗中,元军和地主武装,对农民军所据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元史.顺帝本纪》),使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中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明在祖实录》卷五)温县牛洼村《牛氏族谱》也载:“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已到了“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境地后来朱元璋出兵江淮,派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这样元末长达十六年的兵乱才算结束。
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据《元史》载,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至正元年,汴梁、钧州大水...二年四月,睢州仪封县大水害稼。六月癸丑夜,济南山水暴涨,冲东西二关,流小清河,黑山、天麻、石固等寨及卧龙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漂没上下居民千余家,溺死者无算。三年二月,巩昌宁远、伏羌、成纪三县,山崩水涌,溺死者无算。五月黄河决白茅口。七月,汴梁中牟、扶沟、尉氏、洧川四县,郑州荥阳汜水、河阴三县大水。四年五月,霸州大水。六月,河南巩县大雨,伊、洛水溢,漂民居数百家。济宁路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留、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七月,滦河水溢出平地丈余,永平路禾稼庐舍漂没甚众。东平路东阿、阳谷、汶上、平阴四县,衙州西安县大水……五年七月,河决济阴,漂官民亭舍殆尽。十月,黄河泛滥。七年五月黄州大水……八年正月辛亥,河决,陷济宁路。六月已丑,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没六十余里,死者一千五百人。是月,胶州大水。七月,高密县大水。九年七月中兴路公安、石首、潜江、监利等县及沔阳府大水。夏秋,蕲州大水伤稼……
十二年六月,中耠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漂民居千余家,溺死七百人。七月,衙州西安县大水。十三年夏,蓟州丰润、玉田、遵化、平谷四县大水……十四年六月,河南府巩县大雨,伊、洛水溢,漂没居民,溺死三百余人。秋,蓟州大水……十六年,河决郑州河阴县,官署民居尽废,遂成中流。……十七年六月,暑雨,漳河溢,广平郡邑皆水。秋,蓟州县皆大水。十八年秋,京师及蓟州皆大水。十九年九月、济州任城县河决。二十年七月,通州大水。二十二年三月,邵武光泽县大水。二十三年,孟州济源、温县大水。七月,河决东平、寿张县,圮城墙,漂屋庐,人溺死甚众。二十四年三月,益都县井水溢而黄。怀庆路孟州、河内、武陟县水。七月,益都路霆光县、胶州高密县水。二十五年秋,蓟州大水。东平须城、东阿、平阴三县疔决小流口,达于清河,坏民居,伤禾稼。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东明、曹、濮,下及济宁皆被其害。六月,河南府大霖雨,*水溢,深四太许。漂东关居民数百家秋七月蓟州四县、卫辉、汴梁、钧州大水害稼。八月,棣州大清河决,滨棣二州之界,民居漂流无遗。济宁路肥城县西黄水汛溢,漂没田禾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县境七十余里亦如之"。(《元史.五行志》)在《元史》中这类记载比比皆是。特别是河南地区几乎年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中书省户部曾上言:"连年水旱,田禾不收。”(《元史.顺帝本纪》)当时的一位治河大臣也说中原地区“连年饥馑,民不聊生。”(《元史纪事本末》卷二)
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计有十八九次。(《元史.五行志》)元时的大名路,至正十二年六月“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水旱虫蝗,饥民七十一万六千九百八十口”。(《元史.顺帝本纪》)中原地区从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就达十五次(《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八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至正十九年冀、鲁、豫大饥,通州民间五杀其子而食之。保定路孽生盈道,军士掠孱弱以食。山东、河南之孟津、新安、渑池出现“民食蝗,人相食”的惨状。同时,危害极大的瘟疫又多次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以及南方诸省。(《元史.五行志》)
以上种种,兵乱水旱蝗变疫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一些路降为州,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元史.顺帝本纪》)就是到了明朝,由于人粮剧减也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名城开封由上府降为了下府(《明太祖实录》卷九十六、一百九十三)。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一百六十四)到了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3000户的30余州降为县。(《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多是无人之地”(顾炎武《日知录》卷十),累年租税不入,”(《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明太祖实录》卷五十),户部郎中刘九皋(《明史.食贷志》),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农业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为此仍又有永乐迁民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以入京诛奸为名,从北京进取南京,所过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与政府军反复拉锯作战,进行了四年的战争,这就是中原地区盛传的所谓“燕王扫碑”。当时一部分地区的老百姓也自行组织武装,拒抗燕王军队,这反映了人民要求安居乐业,恢复生产的愿望。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明史.恭闵帝本纪》)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仗,燕王“乘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明史.成祖本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自动帮助政府军抗击燕军朱棣胜利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杀无遣漏,河北、山东等一些族谱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当燕王打到冀、豫交界处时,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谊会”的把抵抗,燕王无标转路攻取南京,后燕王把一带人杀的只留狐、刘两家,山东临清县寨村光绪四十年写的《李氏族谱》记载,盖燕王靖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
因此,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永乐移民的又一原因。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风调雨连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这虽然是封建文人溢美之词,但也说明晋垌带比较安定,再加邻省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是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等于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移民的事实考证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18次:
1、一三七三年。“(洪武)六年,徒山西真定民屯凤阳。”
2、一三七六年。“(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业者于凤阳屯田,遣赍人冬衣给之。”(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
3、一三八零年。“(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
4、一三八八年。“(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住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
5、一三八九年。“(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十七十二顷。”
6、一三八九年。“(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民张丛整等一百一十六广告愿应募屯田,户部以闻,命赏从整等钞锭,送后都督佥事徐礼分田给之。”
7、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等在大同等地屯田。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民丁七卫。……每卫五千六百人。”
8、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迁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七府徒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
9、一三九五年。“(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二万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10、一四零二年。“(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赐之钞,复五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户部遣官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
11、一四零三年。“(永乐)元年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其余有罪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12、一四零四年。“(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
“(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3、一四零五年。“(永乐)三年九月,徒山西民万户实北平。”
“(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4、一四零六年。“(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吏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15、一四零七年,“(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16、一四一四年。“(永乐)十二年三月,上以其(隆庆)当要冲,而土宜稼樯,改为隆庆州……而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
“本州原编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红门,黄报,白庙,版桥,富裕,红寺六屯,谓之前十里,谪发为事官吏充之。榆林、双营、西桑园、泥河、岔道、新庄、东园、宝林、早民九屯,连关厢谓之后十里,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充之,每户拔田五十亩,任种办纳粮差。”
17、一四一六年。“(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徒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
18、一四一七年。“(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拔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移民的地理分布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另外,海外移民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
移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江苏内蒙古湖北甘肃广西青海海南西藏新疆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宁夏
移民传说
〖“一家庄”的来历〗
河北省定县沙河古道上有一个万户人家的大村庄,然而人们现在仍称为“一家庄”。其缘由还得从明朝迁民谈起。
传说远在五百年前,有一对青年夫妇,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逃荒到此落户。临走之前,这对夫妇请算命先生卜了一卦,算命先生说:“天皇皇,地皇皇,平安无事上东方。”(河北、山东一带)当问到在何处落脚时,算命先生又说:“你们一见到鱼上树、牛上房,安家落户保无恙。”算命先生之说,当然不足为信,他们可能看到一些难民大都逃往河南、河北一带,为迎合难民心理才这么说的。至于“平安”之说更是无稽之谈了。饿死冻死的难民在路上何止千千万万。
不管怎样,这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总算侥幸活上来了。来到河北定县沙河一带,此时正好赶上沙河发大水,河水泛滥,沿岸的村庄被洪水冲毁,庄稼淹没,当地人早就投亲靠友搬迁了。这一对青年夫妇被洪水阻于沙河南岸,乞讨度日。洪水下去之后,房屋被洪水淤泥漫的只剩下房顶,大树也只留有树梢。田园变成了沙丘,无主沙滩成了淤泥地,到处是茂密的杂草,只见牧童牵着牛羊来这里放牧,牛跑到屋顶上吃草,就想起逃荒之前算命先生说的话来,心想,“这不是牛上了房吗?”这对年青夫妇拔草的时候又发现一些死猫烂狗晒干的死小鱼一起挂在树梢上。这一对青年夫妇高兴的说:“这不是鱼上树了吗?”从此以后就在此地住下来,但他们一无房二无地,三无生产工具,还是以乞讨度日。除逃饭之外,为了过冬御寒还到荒地割些野草,打些柴禾,在割草拾柴过程中,看到被淤泥漫过的无主地里有无数横七竖八的裂缝,两口商量道,这样下去也不是长远之计,现在到了种麦季节,我们既没犁耙也没牲口,就在这泥缝里撒上些麦种不行吗?商量好后,就到附近村庄地主家借贷,租了些麦种,两口见缝就撒麦种。第二年麦子长的又好又壮,获得了迁居后第一个好收成。麦子收割后除了还清借贷之外,夫妻俩节食俭用,精打细算,还购置了些农活逐渐富裕起来。沙河也向北移了。他们也就在这沙河古道上盖起了房屋定居下来。
过了些年,除了洪洞来的两个男孩外,又生了六个男孩子。带来的大孩名叫大河,老二叫小河,到此地生下的三孩叫大水,四孩叫小船,五孩、六孩、七孩、八孩按年龄大小顺序就取名五儿、六儿、七儿、八儿。人们给八个孩子编了个顺口溜:”大河、小河、大水、小船、五儿、六儿、七儿、八儿“后来生活越来越富裕,八个孩子都结了婚,而且有了孙子、重孙。据说这一家发展到八十一口才分家,后来人口越来越多,村子越来越大,但是“一家庄”的称呼仍然没变。
〖安阳市“洪洞移民的”传说〗
民国二十二年(1993年)《续安阳县志》载:“按民籍,洪武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者颇多。”境内大部土著居民世代相传:祖居山西,洪武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据传说元末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中原一带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加之黄河决口,连年灾荒,造成“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朱元璋创建明朝后,曾数次从山西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恢复农业生产。由于洪洞县位于晋南,靠近中原,便于迁徙,故多次组织当地“有丁无田”或“丁多田少”的农户迁籍。传说,当时负责选民的后军都督佥事李恪,采用多种方法,诱迁不愿意开故土的农民。有次扬言:凡自愿迁籍的农民可到广济寺内办理手续,凡不愿迁籍者可到寺左侧的大槐树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经传开,应迁农户多数挤至大槐树下。结果,凡到树下的农户,全部被迁徙。据说,当时大槐树上有个鸦巢,被迁农民望着鸦巢,触景生情,纷纷说:老鸦尚有个窝,咱到上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广济寺侧的大槐树,便成了先人忍别故里的标志。洪洞迁民的传说,已历600余年。县西水治镇一带群众,传留下来的一些姓氏、族谱,也多把大槐树下迁来的先祖为其始祖,另传,迁民时,被迁农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咬裂,以示纪念。因而,至今境内多数居民的两脚小趾甲盖仍是两瓣。
“三岁娃娃”实际上是一名六十岁左右的女子。
长沙新闻已经报道了他的事,被当地很多人称为“活菩萨”。传说她能预测命运,祛病消灾,因此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人带着礼品,前去排队等候拜访她。都是通过喝符水为人们消灾解难。其实不过是自来水,且当地多人上当受骗,对其愤恨不已。
后来被警方带去调查。
扩展资料据说“三岁娃娃”可治百病,每天拜访人数众多,拜访需交百元至上千元。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怀化市溆浦县观音阁镇山脚下村“三岁娃娃”的家里。上午十点,“三岁娃娃”的家里和院子里已经坐了二三十个人。在当地很多人的眼里,“三岁娃娃”可谓无所不知。
原来,“三岁娃娃”实际上是一名六十岁左右的女子。而且,炎炎夏日的中午十二点左右,“三岁娃娃”竟穿上了毛衣棉裤。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她开始接待来客。第一次来访的人,必须先交上168元钱。那么,三岁娃娃究竟是如何做到祛病保平安的呢?另一个前来治疗皮肤病的女子,也接受了“三岁娃娃”的“神水”。
“神水”等可祛病消灾?居民称就是自来水,在排了一天队之后,记者也让“三岁娃娃”给自己预测了事业和健康。记者自称睡眠不好,“三岁娃娃”竟称记者有神经分裂症!“三岁娃娃”声称记者全身都有问题。接着,“三岁娃娃”又为记者算起了事业。
其实记者早已经研究生毕业,但在“三岁娃娃”口中却变成了“吹牛”。她还声称,记者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全是因为家里有女鬼作祟。
随后,“三岁娃娃”拿出了她的“灵丹妙药”。喝完所谓的“神水”,“三岁娃娃”声称记者马上就会好起来。
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三岁娃娃”家,正碰到一位婆婆带着15岁的孙女前来拜访。对于小女孩睡眠不好的情况,竟被“三岁娃娃”直接断定为得了神经病。并称小女孩千万不能去外地读书。不过,只要喝了她的“神水”,她就能治好小女孩的病。另一名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前来问前程,也被“三岁娃娃”直接“宣判”,声称他复读也没用。
不过,提起“三岁娃娃”,家住怀化市溆浦县城的陈奶奶却是愤愤不平。三年前,陈奶奶曾被她直接下了“死亡通知书”。“三岁娃娃”曾被拘留警方现场展开调查,民警们到达李金田家时,家里却不见来访的人。里面的房间,摆满了各种礼品。对于民警的要求,李金田不予理睬。而对于记者的追问,李金田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几次冲向记者。
无论现场民警如何劝说,李金田一直躺在地上不肯起来,不停咒骂。在劝说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李金田才终于平静下来,被民警带回麻阳水派出所接受调查。怀化市溆浦县公安局教导员武小山告诉记者,李金田自己才刚出院没多久,又开始从事这种封建迷信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社区通——怀化溆浦六旬妇女自称“三岁娃娃”声称预测命运
曾经有个老人给我算,说我没有当官的命,我偏偏不信,去考公务员,但是考了四次,出现的巧合让我觉得老太爷太眷顾我了。
第一次报考省考,有两个岗位可选,我按捺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准备等到最后一天看看人数再报考。
到了最后一天的最后三个小时,岗位A报考人数126人,岗位B报考人数182人,理所当然我选择了岗位A。
复习了两个月,我信心十足,感觉自己一定能考上。
成绩出来时,行测71分,申论69分,总分140分,不是很高也不低,但是排名第四,没有进入面试。
令我感到后悔莫及的是这次的面试名单公示出来的时候,原来的那个岗位B,最高分只有138分,就是说如果我报考岗位B,那我就是第一名。
第一次的失败我只能归咎于运气不好。
第二次报考国考,这次在我们本地只有一个岗位,报考人数有276人,人数较多,虽然看着没什么机会,但是还是想搏一搏。
经过了几个月的复习,终于迎来考试的那一天。
由于考试较远,我六点就起来了,但是那天下起了大雨。
我拿着准考证及考试材料出门,准备打车去考场,但是等了半个小时,一直没等到车。
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附近的一个朋友,让他过来接我,他花了15分钟到我这边。这时候已经是7点30分。离进考场还有一个小时,离考试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而我这边去那边只要40分钟,应该够了。
下雨天,我们堵在高架上,上不得下不得,只能等着。那时候自己安慰自己还有一个半小时,没关系的。
但是我进了考场的时候,已经迟了十分钟,考试时间已经开始,大家已经作答了20题左右。
最后我剩下资料分析题10个选择题没做。
考试成绩出来,第一名143、第二名142.9、第三名142.7,而我142.6,也就是说如果我当时没有迟到,资料分析题10个选择题随便对一题,那我就是第一名。
第二次的失败我只能归咎于天气不好。
第三次报考省考,这一次我综合前两次的经验,报考了一个偏远的地方,人数才132个人。
因为上一次下雨天造成迟到的事情,我在考试的前一天,就住进了学校附近的酒店。
对于这次考试真是信心满满啊,因为人少,而且又住在附近,排除了客观原因。
这一次终于进入面试了,我是第二名,与第一名差了0.5分。
对于进入面试,我信心满满的,0.5分的距离不是很大,只要我认真准备就完全可以超过她。
面试考场上,我穿着正装,信心十足,但是在候场的时候,我突然肚子疼。
在举手表示要去上卫生间后,一位老师跟着我去卫生间,不知是因为早餐的问题还是我太紧张,竟然候场一个小时里,去了三次卫生间。
在轮到我面试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气息不足,于是我在面试第一名,但是总分差0.1分后落选。
第三次的失败我只能归咎于早餐质量不好。
第四次考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岗位不吃香,报考人数只有98人,那时候看完人数在想,这次应该就是我的机会了。
针对前几次的失败,我先是在考场旁边定了一个酒店,同时还定了一家饭店的早餐。
在考试的那一天早上,我吃完早饭,在房间里看了一会儿书,因为太早过去那边的话,反正也是要等待。
8点30分的时候,我从房间乘坐电梯下去,突然电梯里的灯一闪一闪,电梯摇晃了一下就停住了。
我们按了对话铃,酒店工作人员说要等维修工来修。
时间一分一分地度过,我们紧张地等待着,但是过去了55分钟,电梯才开,我赶紧向考场飞奔而去,但是迟到了,不让进。
这一次的失败我归咎于自己的大意,应该走楼梯。
四次考试,三年时间,我也没什么精力考了。
有一天男朋友很兴奋地跟我讲,他考上了他们老家的公务员了,我们要搬回去,准备结婚了。
这一刻我才觉得意识到这就是命,如果我考上了,那么我跟男朋友(就是现在的老公)应该就会分手了。原来前面的几次我不管怎么准备,总是出现纰漏,只是为了这一结局。
命运总是会给你最好的安排,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上进。
我在考某一线城市公务员的时候,笔试面试分数都挺高。流程还没走完的时候,忍不住去算了个命。
师傅说我命里没有官运,说我没有当公务员的命。
我气死了,笔试面试都那么高你还说我不行。
难不成体检不合格吗?
我之前已经自己去三甲医院体检过了,啥毛病都没有。
我直接让师傅退钱给我了。师傅也很爽快,一分不少退了。
然后我真的卡在体检了。
桥本氏甲状腺炎,一个没有任何症状的遗传病,甚至你去查公务员体检标准,都没写,只是在细则补充里写了。
至今过去很久了,我依然停留在仅一个tpoab抗体略高,剩余的所有激素都正常的阶段。每次去医院,医生都摇头,你这桥本都不算典型,单一个tpoab高一点,回家吧。
你没病,不用治。
谁说你是桥本,你这还算不上,不影响活到99。
早起早睡,心情愉快,少吃海鲜。
后来我就转金融了。
因为师傅说,我后面会赚挺多钱,但都不来自工资,都是投机来的。转专业后自己瞎买基金,也确实小赚一点。
而且,我本来就不喜欢文学。我更喜欢逻辑性强一点的学科。这个是我一直都后悔的事情。
不知道真假,十年后再来看看吧,希望变有钱富婆。
一个客户姥姥的人生:貌美,学历不错,在一线城市学校里当老师,嫁给了文化局的的小领导,生了个粉雕玉琢的女儿。
这是大家都称羡的部分。
三年后,儿子出生,世界崩塌了。
儿子是个精神病。
她的全副身心都放在这个可怜的儿子身上,背负着他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深渊。
第二重打击是来自她男人的,她男人去嫖了。
儿子逐渐长大,带着他的暴戾,发起脾气的时候连父母都揍,甚至会抡起菜刀追着父母砍。
女儿长得越发像她,美丽,而且成绩优异,考进了体制内。
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又和家里和缓了,她一边照料着儿子,一边照看外孙女。
生活看似风平浪静,60+的时候她男人走了。
她知道她男人外面有人,但没想到她男人走之前把积蓄60w给了他情人。
第三重打击来自她女儿,女儿发现了脑瘤,时日无多。
她天天照料着女儿,以泪洗脸。
第四重打击来自客户,抑郁症肄业在家。
第五重打击来自她自身,八十岁的人,老毛病都找上门来,她不敢也不能走。
感觉太惨了,如果不是客户说这是她姥姥,我还以为是编的故事。
这就是命,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那种不可控的感觉很可怕,大概能理解取得滔天名气或财富的人特别信命的心态。
我的老母亲是在她81岁去世的,去世半年前她身体不硬朗时,我们兄妹三人轮流照顾她。姐姐刚照顾完她回家,她就和我说:“你姐去哪里了,让她回来,到时候我死了,你们兄妹三人都不在我跟前”。
“姐姐远嫁,但是我和哥哥都在你的身边,就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哥哥也会在的,你放心吧”,我一边安慰老母亲,一边当平常话和哥哥念叨,哥哥也没当回事。
过年的时候,外出工作的小辈们也回家了,孙子孙女外孙女都围绕在她身边,老母亲很高兴,已经倦于说话的她,一直拉着孩子们的手坐着,不肯躺下。
大年初六孩子们走了,我们也很累了,虽然老母亲已好几天没有好好吃东西了,白天什么症状没有,她还是直直地坐着,晚上我和哥哥把老母亲安顿躺下,守到午夜,感觉她呼吸匀均,睡相安稳,就和老父亲和住家保姆说了一声,各自回家了。谁成想,半夜三点钟,电话铃声响起,老母亲已经在睡梦中去世了。
别人都说老母亲修行好,修来的好福气。但是我们兄妹却万分懊悔,捶胸动足哭软在老母亲身边。事后想想老母亲怎么就能未卜先知了,也许这就是命吧。
单剩老父亲了,老父亲已经90多岁了,身体却还硬朗,但是我们深刻汲取教训,不敢有半点疏忽,稍有不适,就倍加紧张。
但是老父亲却说:“没事的,不会有事的,就是有事我也是很快的”。一天午后,午休起来的老父亲在姐姐家客厅遛达时不小心摔了,当下腿就不能动了,但是问他却说不疼。老父亲也许是岁数大了不吃疼痛了,平时稍微有不适就会大声叫唤。现在不能动了他却不叫疼,但是我们不敢大意,叫救护车拉到医院检查,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怜的老父亲。
医生说能做手术,我们却不敢做决定,毕竟是92岁高龄的老人了。看老父亲却没有一点不适。但是却有妄澹说胡话现象,手不自觉地乱抓乱动,坚持要回家而且是老家。
想喝水却咽不下去了,喂到嘴里的饭也从左腮倒到了右腮,我们连夜回老家,第二天上午,老父亲最后安顿我们准备倒头饭的时候安祥地闭上了眼睛,在我们兄妹的哭声中去世,也应验了他听说的话,没有受一天病痛的折磨。
父母生前生性善良,为人处世豁达,乐于助人。八九十岁高龄去世,却没受病痛折磨,我愿意相信,他们修行的好,这就是他们的命吧。愿父母在天国安祥!
我有一男一女两个同学,这两个同学上大学时,女同学追过男的,男的犹豫着没同意。
两个人大学毕业后,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别人给男同学介绍了好多对象,都没有中意的。有一天,男同学又去相亲了,进门一看,是大学时追他的女同学。
男同学没想到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看来这门亲不成不行了,或许这就是命,就是两个人的姻缘。同学聚会时,看着这两个人也生活挺幸福的,他们的故事还经被谈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抢到手里也留不住,或许这就是命。
还有一件事,几十年前了,村里一户人家小孩病了,他家正没钱给孩子看病,孩子的父亲正愁着,在路上走着,看到路边上掉落的几张纸币,他看了看前面好几个人都走了过去,却都没看到。
孩子父亲用这钱给孩子看病了,他经常提及这事,说孩子命不该绝,只要好心,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好人帮着。这事听着就奇,或许这就是命。
有些事,真的是不信不行,好象无形中有一只手给你按排着平衡,少了就补点,多了就去点,都能让你生活下去。
大家说说,经历过,或听过这样的事吗?缺什么正愁呢,却来什么给补上了。
我有一位堂弟,初中毕业一直在广东打工,因家庭贫困,年过三十也没找到对象,后来和甘肃一打工妹混迹在一起,没扯结婚证同居后生了一个儿子。生儿子后,堂弟把母子俩送回老家,自己继续在广东打工挣钱养家。
回到老家的甘肃女子,因难以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也忍受不了贫困与孤寂,在小孩两岁时,就离家出走不知所终。堂弟只好把小孩交给年迈的母亲带养,自己依旧在外打工。
有一天,堂弟经过一医院门口,看到许多算命先生摆摊算命,想到自己命运多舛,忍不住算了一命。算命先生直言不讳,说堂弟命相不好,可能会孤苦一生。堂弟当场不服,骂八字先生乱讲,尽管没老婆却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儿子。接着八字先生要了小孩的生辰八字,为小孩也算了一命,说小孩是火命忌水,要注意远离有水的地方。堂弟一听,心里发急。因为老家门前就有河,河水常年不断。加之母亲年迈照料难周,小孩好动照顾费劲。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于是堂弟又把小孩送到远嫁山区的妹妹家寄养,每月给妹妹一点小孩的生活费。如此安置以后,想来就安稳无忧,便安心在外打工挣钱。
一年后,堂弟突然接到噩耗:儿子淹死了。妹妹不敢电话相告,还是妹夫打来的电话。妹夫在电话里细说了事故的经过。
原来事故当天,妹夫妹妹要下地种玉米,把小孩交给了妹妹的婆婆照看。婆婆因不是照看自己的孙儿,没太上心,结果小孩在玩木桶里的水时,一头栽了进去。小孩挣扎,可越挣扎木桶的提把把身子掐得越紧无法自脱,等婆婆发现时,早已窒息死亡。
堂弟大病了一场。病愈后,并没有责怪妹妹,只怪自己的命运不好,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没逃过命运之手。
三年前,我和堂弟相聚,无意中提及他儿子淹亡一事,堂弟消极悲伤,掩面长泣。我劝他说:这也许是偶然的巧合,要不要让所谓的命运左右自己,牵着鼻子走。万事朝前看,生活往前走。堂弟反驳:世上哪有这样巧合的事,不认命不行。
所有的谏言都敌不过命运精准的一击!由他去吧,让他相信命运,相信命中注定。这样,他就有了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苟且偷生的理由。
堂弟现在年过不惑,依旧孑然一身,得过且过,这样下去,离孤苦一生不远了。
当我站在迸溅出来的锡浴前面,又想起了小时候氢气爆炸的那个下午。小时候,大概七八岁吧,在地里捡到了一个氢气球(小孩子玩的那种),挂在路边的树枝上,可能是里面没多少气儿了。感觉比较好玩,那时候真的是啥都是玩具呀。我把它带回家,吹满气,然后想把气球的口燎一下扎住口,就去厨房拿火机燎,开始听到嘶嘶声,不知道咋回事,顿了一会儿又开始燎,又发出了嘶嘶声,我觉得不对劲,赶紧扔气球,就在那一瞬间,气球爆炸了,那一声巨响啊,尖锐刺耳,比过年放的小钢炮还要震耳朵,我吓懵了,站那不动。我妈在客厅里听到厨房响,以为煤气罐爆炸了,赶紧过来看。邻居正好走到屋后,也吓了一大跳。哈哈哈哈哈哈哈。现在想想后怕,幸好扔的及时。
小时候喜欢摸索一些东西。后来呢大学学的化学专业。因为是石油大学嘛,毕业设计是炼油。在重质油实验室,把重油装到反应釜里,放到四百多度的锡浴上加热(熔化的锡作为加热介质)。师兄特意嘱咐,反应釜要擦干才能往浴锅里放,不能有一点水。我就比较小心,每次都没问题。
有一个周六下午,我自己一个人在实验室,放反应釜之前擦了两遍,感觉已经很干了。在放的时候有一种预感,我看了看那8个浴锅,4里4外。虽然不太顺手,还是放到了最里面那个。又是就在那一瞬间,嘭的一声,450熔融的锡水迸溅出来了,洒在加热器上还在流动,像水银一样。由于放的靠里面,没有喷在身上。
当我站在迸溅出来的锡浴前面,又想起了小时候氢气爆炸的那个下午。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对于小镇上的胡老二来说,最贴切不过了。
胡老二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过路的看相先生,与胡老二擦肩而过后,对一个路人说,这孩子长大命运多舛,最终无依无靠,孤身一人。那个路人其实是胡老二的长辈亲戚。那时候,胡老二父母健全,还有一个弟弟。如果说看相是信口开河,胡老二那位亲戚倒是深信不疑。
在胡老二二十岁那年,胡老二父母开拖拉机从镇上回来,那天晚上的天格外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胡老二父母的拖拉机在路过平日里常走的一条山路时,拖拉机鬼使神差的翻了车,从山头翻到陡峭的山脚下,双双殒命。
第三年的夏天,胡老二弟弟去村后的水库洗澡,被水淹死。自此,一个原本好好的家庭只剩下胡老二孤零零一个人。
后来胡老二随着同乡去浙江打工,早些年,胡老二还算循规蹈矩,在一家工厂里按部就班的上班挣钱,而且和厂里一个云南女孩谈起恋爱。
下班之余,胡老二和一帮狐朋狗友玩牌赌博,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最后千儿八百的输赢。胡老二女朋友劝他不要再去赌博,但是胡老二像着了迷似的,一发不可收拾,赌资越来越大,不仅输光了工资和积蓄,而且欠了一屁股债,最终女孩与他分了手。
欠债眼看着无力偿还,胡老二溜之大吉。没有收入来源的胡老二,整天想着赌博挣大钱,出人头地。但是越陷越深的胡老二在欠同事的债同时,还欠了不少亲戚的钱。每到年关,不敢回去,一个人在外地租住的房子里躺尸,看别人家的鞭炮年夜饭。
胡老二游手好闲的过着有一顿无一顿的日子,一晃到了四十岁。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的胡老二靠着打零工勉强度日。
破罐子破摔,这是胡老二的目前现状。老家的田地因多年未回早已被村里没收,分给了其他人,三间砖瓦房也因年久失修,最终倒塌,成了一片废墟。
胡老二的命到底是自己造成的还是命中注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胡老二父母依然健在,如果弟弟不是那一次事故,或许胡老二的今天和大多数人一样,娶妻生子,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尽管不会飞黄腾达,但是也不至于沦落到年近五十还孤家寡人一个。
妈妈去世的那一刻,我开始相信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妈妈比爸爸小12岁,一生虽说历经艰难困苦,但也是在丈夫宠爱,儿女孝顺中度过的。
爸爸今年95岁了,从夏天开始身体就大不如前。走路费劲,吃饭费劲,上厕所也费劲。就算爸爸这么个刚强的人,也几次三番的去医院。出院,觉得这里那里都不舒服,住院,还不如刚刚住院的时候。就这样折腾几个来回后,爸爸自己要求不再住院,坚决回家。
回到家里,爸爸说在医院每天睡觉都能听到有很多人在说话,晚上不让闭灯,说自己害怕。我们面面相觑,要知道爸爸听力已经很差了,平时大声说话都听不到,而现在晚上睡觉竟然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而我们却什么也听不到。我们都听说,人快去世时,已经去世的亲人会一起来迎接,就会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我们害怕了,听别人的建议,请“高人”化解。
“高人”说爸爸没有大问题,可以解决,让家人上报一张妈妈即时照片。妈妈此时有些老年痴呆的症状,呆坐在沙发上,就随机照了一张照片发了过去。结果“高人”说,你妈妈的状态不好,会走在你爸爸的前面。
我们谁也没在意,因为妈妈不过是有些糊涂,身体也没有大毛病,怎么会有事?一定是这张照片照的不好,妈妈呆呆的样子让人误会吧。
这样,我们的重心依旧在生病的爸爸身上。后来爸爸晚上睡觉再也没有听到过奇怪的声音,而妈妈在两个月后突发心梗,去世了。
我们这时后悔没有研究“高人”的话,后悔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妈妈身上。唯一安慰自己的是,妈妈走时没有痛苦。
妈妈以前就说过,我老了以后,是不会麻烦别人。妈妈真的就这样的离开了我们,走时很安详,很坦荡。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这就是命。
我们东港市濒临黄海,所以很多富翁都是从事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等行业。
我的一位远房表哥,他自己有一个机械加工厂,还有两套仓储院落出租。九十年代初资产就过千万了,妥妥的千万富翁。但他一直觉得从事海产相关产业来钱更快,更刺激,所以一直跃跃欲试。
但是我表嫂坚决不同意,因为找个N个算命先生都说他没有水财,投资水产血陪到底。陆上挣八千,投到海里就得赔一万!
我那表哥不信邪,98年投资三百万养殖对虾。秋天望着满池子大对虾他信心满满:这三百投资,至少赚一巴掌!可是乐极生悲,没几天一场病害,让他只清出两千斤对虾,卖了几万元钱,血本无归!
2005年,他经过几年的积累,不顾老婆劝阻又拿出500万,贷款500万,投资杂色蛤养殖。因为杂色蛤基本无病害,虽然收益周期稍长伍养殖风险低。结果到2007年准备捕捞生产时,他租的养殖滩遭遇赤潮,又是血本无归!
2018年,好了伤疤十几年他又忘了痛,手里有了一两千万活钱他的心又痒痒了。这次老婆以死相威胁,他不得不妥协,妥协的方式是不自己单独干,找个有水财人品又好的朋友一起合伙干。老婆虽万般不情愿,也只能如此了。他找的那位朋友,是一位资深水产养殖从业者。从业三十余年,基本上保持稳赚不赔。正打算投资养殖海参,但缺少资金。我表哥找上门来,正中下怀,合作一拍即合!我表哥投资2500万,占股35%,只分成不参与管理。结果,2018年遭遇持续高温,海参池子浅水温高,海参都化了……
三年过去了,我表哥尚未缓过来。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如果他不主动找上门,他朋友海参养殖也投不了资、这生意也做不成更赔不了!用我表哥表嫂的话说就是:唉,都是命!